发表时间: 2024-12-19 18:21
第一:三组数据触目惊心!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最近几天,频繁听到一些揪心的数据,真为我们的孩子们感到揪心,先看数据:
一、近视率
根据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1.9%,低龄化趋势明显。
6岁儿童:各地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可达19.1%;
小学生:近视比例约为 45%;
初中生:近视比例约为 74%;
高中生:近视比例高达 83%左右;
大学生:近视比例约为 90%。
二、抑郁率
根据《2023 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
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 10% 。
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 30%。
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 40%,即每两个高中生中就可能有一个面临抑郁症的困扰。
大学生:在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约8万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1.48%。
另一项涉及约10万名大学生的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的平均患病率为22.8%。
三、艾滋病率
据《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我国新报告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97人。
青年学生病例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感染者远超女性,男女比例高达33.9:1至34.4:1不等。
同性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占比高达84.7%,而异性性传播仅占14.0%。
还有一个自杀率,同样令人揪心。
看到上面这些数据,真有点窒息和恐惧。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第二:造成学生出现以上严重问题的诱因主要有哪些呢?
虽然近视、抑郁、艾滋甚至自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仔细梳理会发现很多共同的根源。
一、睡眠不足
1. 据统计,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仅有 7.65、7.48 和 6.5 小时,均少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的睡眠时长,并且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在 8 小时及以下。每天睡眠充足学生的近视率为47.8%,显著低于睡眠不足的学生的67.8%。
2. 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作业量过多、考试压力大等问题导致学生经常需要熬夜完成作业,清晨又要早起上学,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了白天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
二、教育内卷
1. 教育内卷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不得不长时间用眼,缺乏足够的休息和眼保健操,从而增加了近视的风险。
2. 教师和学生都在追求好成绩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眼睛的休息和保护,长时间盯着书本或电子设备,进一步加剧了近视问题。
3. 教育内卷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牺牲休息和娱乐时间,缺乏足够的心理调节和放松,从而增加了抑郁的风险。
三、父母焦虑
1.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孩子因长时间学习而用眼过度,增加近视的风险。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剧抑郁问题。
2. 父母对孩子的视力问题往往过度担忧,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和看电视的时间,甚至粗暴对待孩子的用眼行为,导致孩子缺乏自主调节和放松的机会。父母的过度控制还可能使孩子感到被束缚和压抑,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3. 父母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这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增加抑郁的风险。同时,缺乏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调节和放松的能力,更容易受到近视等健康问题的困扰。
四、性教育缺失
1. 家庭性教育不足。在中国传统观念和学业压力的影响下,许多家庭对性教育持回避态度,而且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学生整天忙于学习,家长很少主动与孩子坦诚地交流性知识,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从家庭中获取正确、系统的性教育,对性的认知较为懵懂。
2. 学校性教育不完善。学校由于聚焦升学率和成绩考核,所以都习惯性忽略性教育。多数学校的性教育仅停留在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讲解层面,未能深入传授性健康、性安全以及艾滋病防治等关键知识,使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3. 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随着社会文化日益多元,一些不良风气,如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宣扬及时行乐等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腐蚀作用。部分学生为追求 “潮流”“刺激”,陷入高风险的社交和行为中,增加了接触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第三:我们该怎么办呢?绝对不能放任不管!
一、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降低内卷压力
社会竞争压力大直接导致家长内卷压力大,自然就导致各种激娃现象层出不穷,最终压力都传递到孩子身上,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自然就会死读书、高近视、常抑郁,甚至部分孩子走向歧途。
1. 从社会层面要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孩子毕业有岗位,生活能自保。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家庭负担和压力,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 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对单一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多元的价值观和成功标准,宣传不同类型的成功案例,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功成名就和物质财富。
3. 调整个人心态和期望。不能盲目攀比,去除虚荣心,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与他人过度比较。
二、加强家长教育引导,提升家长认知
1. 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合理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成功的人不都是学习好的人,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工人也都能活得很滋润,很有成就感。千万不要一棵树上吊死,想想我们家长自己是怎么过来的?难道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吗?不都是很多没上过大学吗?家长应该重视学习,但是千万不能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成功,要从顶层减轻孩子的压力和焦虑。多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与其不断的激娃,远不如好好提升自己,多学点本领,多赚点钱,给孩子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可选择的人生余地。
2. 一定要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和矛盾,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抑郁风险。那是我们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礼物,孩子要亲自体验自己的人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要拔苗助长伤仲永。鼓励孩子与我们多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有个好爹好妈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3. 家长更要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了解近视、抑郁、艾滋病和自杀等问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做一个懂行的家长,做一个有爱的家长,做一个善良的家长。放下手机,主动靠近孩子,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鼓励和带动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减少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护视力健康。
三、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举措
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立德树人是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能够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这是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对学校功能的基本要求,早已经不是培养只会考试只会得高分的机器人的时代了。所以教育系统务必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自上而下转变思想,提高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认知,站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研究教育举措。其实,国家教育部门这些年来早就在这样做了,只是“高考指挥棒”和“一考定终身”的思想仍然桎梏着教育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以及可怜的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这就需要系统性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营造相对宽松有序的教育生态。
2.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性教育,将近视、抑郁、艾滋病和自杀预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连续性的教育内容。语数英物化生固然重要,但是比起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知冷知热的人来说,身心健康又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学校要转变思想,重视这些学科之外的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性教育老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性教育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心理认知,特别是性安全认识。
3. 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活动时间比例。调整学习环境的光线、课桌椅高度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加强学校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切实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要求,减少学生长时间用眼和久坐的时间。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通过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为了我们全体孩子的健康,为了我们祖国繁荣的未来,为了我们民族的长久兴盛,请立即行动起来吧!
国家、社会、学校、家长都要一起行动,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尊重孩子,让树成树,让花成花,让孩子们幸福、健康且有力量的体验他们的人生吧!
评论区谈谈您的高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