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03 11:2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给茶叶估价,是件很困难的事。
尤其是老茶。
近些年的新白茶,还可以查询到官方指导价。
白纸黑字,一目了然。
但老白茶的情况,要复杂许多。
俗话说,金有价,玉无价。
黄金,有每日金价参考。
外汇,也有实时汇率变动。
但放在私人手上,存放多年的老白茶究竟价格几何,还真的不好说。
《2》
这天,遇到有茶友咨询。
“我有一罐2012白毫银针,存了十多年,现在值多少钱?”
刚看到这条私信,还没等来得及回复。
对方进一步补充。
“这罐银针是当年朋友送来的,年份绝对是真的,这么多年一直在自己手上存着。外层包装很完好,礼品包装精美,外层的塑料膜我还没舍得拆……”
既然如此,那这罐银针,是不是品牌茶呢?
茶友回道,不知,包装上没写。
再换一个角度,这罐老银针的真实产地出自何处?是不是福鼎的?是不是高山茶?
茶友再回,还是一概不详。
事到如今,情况已经很明显。
这是一罐通版包装的,厂家不详,产地不明,甚至没有明确生产日期的白毫银针。
通俗来说,这是典型的“三无茶”。
要想具体估价,实在太难。
但茶友还是很执着。
“能不能给一个大致估价范围,如果二手转让的话,该定价多少合适?”
平心而论,这罐私人收藏的2012白毫银针,二手估价着实太难。
《3》
茶叶的定价,与品质有关。
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到位的老白茶,方方面面俱佳,市场参考价更值钱。
而产区不明,制茶工艺不详,来源无法查证的一罐2012白毫银针,在没有打开看到实物之前,谁也说不准答案。
因为,这罐的存茶年份虽说不掺假,但它的产区、工艺情况未定。
万一,它不是高山银针,而是来自平地茶园,产区生态环境很一般,茶味积累有限,怎么办?
万一,它的制茶工艺存在严重缺陷,茶青鲜叶采下来后,没有及时摊晾萎凋,而是堆在麻袋里,茶芽都堆得发热后,再去摊开,制茶良机一早就被错过,茶味在新茶时就不鲜香爽口,存老后品质更是堪忧,又该怎么办?
为此,一切的一切,还得用实物来说话。
隔着外包装,在没有打开茶叶罐,看到干茶实物。
甚至在没有真正试喝,切实感受过茶香、茶味之前。
任谁也说不清楚,这罐银针是变质变味不能喝,还是储存情况一切良好?
品质不明,实物未见,何谈估价?
《4》
老白茶的品质,仓储是关键。
很多茶客的潜意识里,年份越老的白茶,价格越值钱。
这样的想法大致没错。
但老白茶的定价,取决于方方面面,不是单一“年份老”那么简单。
如果储存不当,茶叶一早就存坏变质。
生出闷味、酸味、巧克力味,气息驳杂,茶味淡寡。
这样的变质茶,一早就不适合继续喝。
哪怕存茶年份再老,也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按存茶经验看,茶友手中的那罐白毫银针,实际储存情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它的包装不适合长期存茶。
礼盒+铁罐包装,铁罐外另有塑料塑封膜。
这样的铁罐存茶,密封性有限。
即便包装完好,全新未拆。
储存密封性也不如三层包装法来得好(纸箱、塑料袋、铝袋)。
铁罐包装的白茶,为了确保风味,建议及时饮用。
短期存茶,半年左右及时喝完,更加安心。
另一方面,白茶储存基础原则是避光、干燥、阴凉、洁净、无异味的存放。
现代化标准仓库,对茶叶仓储有着详细规定。
具体内容,可参考茶叶贮存国标。
室内温度、室内温度,需要维持在合理范围。
此外在批量仓储过程中,还少不了定期抽查检验,确保质量。
但这样需要专人管理的仓储条件,远非普通茶客能够做到。
总结来看,这罐2012年的白毫银针,储存多年都没有开封。
罐内的茶叶仓储情况未定,连是否存坏变味都不得而知。
比起估价,更重要的是检查里面的茶叶还能不能喝。
《5》
如何判断白毫银针,是否变质?
#家中存了很多年的白茶,不知道有没有过期?还能不能喝?#
#多年前朋友送来的一饼白茶,没有写保质期,能放多久?#
#整理杂物柜发现几罐不知放了多久的茶叶,茶叶是存越久越好吗,会不会过期变味?#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方法大同小异。
即,比起关注存茶时间,不如落实到具体品质。
存1年、存5年、还是存10年,并非问题关键。
最关键的是,得检查茶叶是否变 质。
一看,干茶没有霉变。
二闻,干茶没有杂味怪味。
三试喝,茶味爽口,没有古怪感觉。
试喝后能接受,但喝无妨。
若是茶味发酸,喝茶后满嘴不清爽,留下说不上来的怪味。
这样的茶叶,已经没有了饮用价值。
论估价,哪怕原先品质再好的茶叶,一旦变质后也是一文不值!
《6》
熟悉白茶的老茶客,都明白这样的规律。
藏茶最好“团队陈化”。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同款白茶归仓收藏的数量越多,越利于茶香聚集,茶味转化。
3斤、5斤、7斤,批量收藏的“大箱茶”妥当储存多年后,转化出来的风味会更好。
若是数量有限,只有100克、200克、半斤左右的罐装。
从藏茶角度看,零星少量的白茶,建议及早喝完。
毕竟,少量的一罐茶,不成规模,转手出让的意义不大。
倒不如留下来,放着慢慢喝。
《7》
近些年,“房住不炒”早已成为主旋律。
喝茶也是如此,之前和相熟的老茶客闲聊时,对方就说了一句大实话。
“有谁买茶,为的是隔上几年再拿出来转卖?”
这番话,能代表不少普通茶客的真实心声。
存白茶,存新茶喝老茶,边喝边存。
许多老茶客藏茶的出发点,不在于转卖,而是备着以后慢慢喝。
存三年五载后,待白茶陈化出不一样的甘醇风味,再去开箱饮用。
大多数茶客的存茶出发点,是喝自己亲手存出来的老白茶,会更有成就感。
而不是说,为了转卖二手时,卖上更高的价格。
但前文提到的那罐2012白毫银针,处理方法也不难。
建议先检查品质,查看有无变质变味,再谈下一步的事。
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一罐茶不足半斤。
那么,留着慢慢招待朋友。
若是舍不得拆封,继续存下去也无妨。
毕竟,存储这么多年下来,心里肯定对这罐茶有感情。
等到某一天,选在一个值得纪念的珍重日子,
再将其有仪式感的拆封,也不负多年的存茶等待付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