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9 04:59
你会想和父母成为朋友吗?你可曾满心欢喜回家过年,没过几天,却觉得烦躁?你是否对父母既依赖又恐惧,想离开又无法彻底割舍血浓于水的亲情?
内心极度敏感的孩子往往有一段支离破碎的童年,一个长期缺席的父亲,一个时刻想掌控孩子的母亲,以及长期令人窒息的打压式教育。
童年时,你想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却一次次被泼冷水,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父母的叱责或忽视,在你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进而影响自尊心的成长。久而久之,自信全无。
不自信的状态长期持续,包括上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可你一直很渴望在人前展示完美的自己,渴望被人肯定。
直到毕业上班,你成为可以用年龄来衡量的成年人。父母记不得以前对你的伤害,嫌弃你太过懦弱和沉默,甚至不敢社交、不敢相亲,他们指着你的鼻子:“怎么生了你这个怂货!”
果然,不会得到期待的回复,你早就习惯了。
你渐渐用极高的自尊心包裹自己,用更严格的标准批判自己。知晓自己的全部弱点,对他人的否定无所畏惧,以证明你足够理智和客观。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中将上述“高自尊和低自信”的矛盾心态,定义为自我伤害式自恋。
这里的自恋指的是非病理性的继发自恋。
越擅长自我贬低的人,越自恋。自我贬低是保护自己和逃避现实的手段,出发点是想获得更多的认同,想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本质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
过分的自我贬低会消磨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如何走出自伤困境,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给出了几条缓解“自伤性”的思路:
1.不要忍辱负重,自己的尊严自己守护,想办法调整有损你尊严的环境。
2.珍惜友谊,不要害怕社交,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3.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用理智战胜自伤意识。
4.行动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5.爱护身体、美容化妆、运动训练等。
切记!摆脱“失败的自己”的人设,不要自我否定、不要和别人比较,正视“想要做自己”的欲望,真正爱自己,善待、体谅和同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