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大全网

揭秘唯一市场可流通虢季氏青铜器的神秘来历

发表时间: 2022-02-23 18:07

揭秘唯一市场可流通虢季氏青铜器的神秘来历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相信有不少热爱文物艺术的小伙伴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看过一件重量级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作为镇馆之宝的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而另一件与它地位不相上下的器物,近期却出现在了市场上。

虢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今年春天,苏富比纽约隆重推出了金石界著名青铜重器——虢季氏子组壶。这件大名鼎鼎的西周虢国宗彝,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来源著录,而且是世界上难有的名器。

虢季氏子组壶 西周末

那么,这件号称市场上唯一可以流通的虢季氏青铜器,到底什么来头?在进入市场之前,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什么样的青铜器才可以进入市场呢?今天,小编就带你全方位了解这件青铜重器和它背后的故事~

01

虢季氏子组壶

江湖地位非同一般

这件虢季氏子组壶上拍为何能引起业界内外这么大的关注,我们首先得给大家讲讲虢国青铜器。

虢国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诸侯国,其国君与周王室血脉相连、位高权重。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五个虢国名称:西虢、东虢、南虢、北虢以及小虢。西虢及东虢封立于西周初期。西虢位于雍州,今陕西省宝鸡一带,东虢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县。

以虢国青铜器为代表的虢国文化,是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青铜器中,虢国的青铜器以造型雄奇、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湛而著称于世,随便拿出一件都是顶级收藏品,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虢季子白盘。

而虢季氏家族是虢国当中的一个重要氏系,为西虢开国国君虢叔氏之分支,在西周政治局势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西周晚期的虢季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虢宣公、虢文公等王朝卿士,他们在西周王朝统治格局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所以他们家的青铜器出品必定是有品质保证的。

关于此件虢季氏子组壶的最早著录可见于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

本壶图示于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1872年,卷7,页4

吴云可是清代有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收藏了逾百件高古青铜器,其书斋“两罍轩”即得名于他收藏的一对重要青铜罍。吴云与其他重要金石鉴藏家如潘祖荫(1830-1890)、吴大澄(1835-1902)、陈介祺(1813-1884)及李鸿裔等相交甚好,经常见面或通信,讨论及交换藏品。据《两罍轩彝器图释》记,吴云将本壶及一件商代立戈父丁彝赠予李鸿裔(号眉生)。不难发现,虢季氏子组壶自清末起即已深受无数金石大家珍视及推崇。

02

流传有序

市场上唯一的流通者

此件虢季氏子组壶备受关注的另一原因是——此类青铜器的市场唯一流通者

熟知收藏市场规则的小伙伴都知道,青铜器不是可以随意市场买卖的。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国家文物部门尚未开放青铜器市场,限制青铜器的流通,法律只允许流传有序的传世青铜器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上交易,流通量不大。

所以,虢季氏子组壶能够正常的市场流通,不仅因为流传有序,更是因为近几年为数不多能流通的青铜重器大多都在海外上拍。

据载其于清代陕西凤翔出土,虢季氏子组壶极有可能于乾隆末年已出,先后为清末鉴藏大家吴云(1811-1883)、李鸿裔(1831-1885)及邹安(1864-194‎0)珍藏,身世无比显赫。清末至今,本壶及其铭文之著录多达三十余宗,经中外学者大量引用研究,近年市场所见青铜器罕有出其右者

例如,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 吴大澄的《愙斋集古录》、 吴云的《两罍轩彝器图释》、 王国维的《国朝金文著录表》、《郭沫若全集》、邹安的《周金文存》、《双王鉨斋金石图录》等著录都明确提到了此壶。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图729

本壶铭拓片录于吴大澄,《愙斋集古录》,1896年,卷14,页10

虢季氏子组壶的器形、纹饰、铭文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它的铭文更是使它成为了孤品,因为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

虢季氏子组壶内颈铭十七字:“虢季氏子组作宝壶子子孙孙永宝其用享”。其中的“虢”指的是虢国,“季”指的是族氏,“子组”则是制作此件器者的名字。这篇铭文记载虢国的季氏子组制作此件珍贵壶器的用途与寓意,则是希望未来的子孙后代可以永远珍视此件器物。

本壶铭拓片

目前已知与虢季氏子组壶同组器另有八؜件,包括三鬲、三簋、一卣及一盘,铭文皆近同,其中几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另有几件下落不明,仅见拓片存世。虢季氏子组壶为此组器目前市场上唯一可流通者。

那么,除这件虢季氏子组壶,其它“虢氏”青铜又藏于何处呢?

03

虢氏青铜组

新贵族的“钟鸣鼎食”

除了本次现身于苏富比拍卖的虢季氏子组壶,小编这次也给大家整理了部分“虢氏”家族的其他代表性器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贵族都拥有哪些精致器物吧~

虢季子组鬲

春秋时期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个中空的足是方便炊煮加热的。

青铜鬲从陶鬲演变而来,

也就是咱们煮饭的炊器。

现在作为礼器使用,

这一件鬲有着大口沿,

并且鼎身还装饰有龙纹,

口沿处也刻有与虢季氏子组壶意思相近的铭文。

虢季⁨子组卣

西周时期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器物下腹倾垂,顶部带有提梁,

在器物的颈处饰有一周回纹带,

并且前后各铸一兽头。

虢季子白‍盘

西周时期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内部铭文

盘形制奇特,和咱们现在的大浴缸很相似,

盘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

口大底小,盘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

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虢仲簋

西周晚期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内铭文

口微敛,口沿下饰一周C形平目窃曲纹,

腹部饰三周垂鳞纹,

在两种纹样之间界以一道浅凹槽,

耳的内外侧面均饰有珠重环纹。

齐侯匜

春秋晚期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器身如椭圆形瓢,前端宽流高高昂起,

后端执鋬作蛟龙探水状,

匜的四足同样以龙为形,

俯首曲体承载匜的器身,

魁伟庄重,极其稳健.。

“虢季”铜列簋

西周时期 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簋是古人用来盛放稻米类食物的器物,

大多有盖。

只有在祭祀或宴飨时才能使用。

它常常与鼎配合出现,

鼎的数量为奇数,簋则为偶数。

簋数量的多寡是体现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标志。

此件器物盖子顶端塑有喇⁩叭形捉手,

器盖与器身上装饰有窃曲纹和瓦楞纹。

“虢季”铜铺

西周时期 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该器自铭为“甫”(铺),

铺为食器,

造型与同为食器的有盘带柄豆有相似之处。

盘的外壁用一周勾连雷纹装饰,

两纹饰间还有一周突起的重环纹。

“虢季”铜盨

西周时期 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虢季”铜盨内部

“虢季”铜盨内部铭文

盨为盛放谷物的器皿,

盖顶用一个大的突目窃曲纹装饰,

盖沿、器口与圈足亦饰窃曲纹,余饰瓦棱纹。

国子硕父铜鬲

西周时期 现收藏与深圳博物馆

器身较矮,断面呈椭三角形,

蹄足矮而粗壮。

腹部饰三组曲体长鼻龙纹,

其中垂于身后者似凤鸟冠部纹样。

虢硕父铜簠

春秋早期 现收藏于三峡博物馆

平沿斜壁,方圈足较高,

圈足正中有弧形缺,

两侧各有一个兽首半环耳;

器壁饰象鼻卷体夔龙纹,圈足饰窃曲纹。

盖与器造型和纹饰相同,

合在一起是一件器物,分开则是两件。

丰白铜簠

春秋早期 现收藏于三峡博物馆

其中器与盖的形制、纹饰、尽寸相同,

腹壁斜直,腹两侧有兽首耳,

矩形圈足,四边正中有缺。

腹中部饰双首曲体夔龙纹,

沿下及圈足饰窃曲纹,

盖顶、器底饰连体蟠夔纹,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