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6 18:25
小时候生活的河南十八线小农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特级贫困县,不仅贫困,重男轻女思想还特别严重。
记忆里身边多数家庭都是三个孩子起步,四个到六个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在那个提倡计划生育的八零末年代,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那时多数父母都以种地为生,村里稍微富点儿的家庭,要么是做点小生意的,要么就是村长家。相对来讲,贫富差距不太明显。当时还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家庭孩子多的,父母就不让女儿继续读书了,甚至初中没读完就让辍学在家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那个年代的父母基本没费多大劲儿,孩子就长大成人了。如今的年代,物价飞涨,孩子奶粉钱,学区房,辅导班,医疗等,单拎出一件来,都会让人万分头疼和焦虑。如果再拿三四十年前养孩子的理念,给孩子一口饭吃稀里糊涂长大,传承给孩子的大概率是贫穷和贫瘠的思想。
如今日益内卷的就业环境,再指望不用怎么投资,孩子就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实属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八零后父母,费尽心思贷款买房,也要让孩子在城市里读书,他们才更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任,尽全力托举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养育孩子的庞大成本这一赤裸裸的现实,与其鼓励穷人多生孩子,不如多花钱花时间培养好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