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3 14:11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十七
儿子女儿都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对自己带孩子的能力非常自信。
但我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育儿经验会被这样质疑。
孙子出生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去带孩子,然而不到三个月我就被打脸。
我和儿媳的育儿经验有太多的偏差。
她无法理解我,我也没办法接受她的理念。
于是我决定放手......
自从儿媳怀孕后,我就开始憧憬着孙子的到来。虽然我平时也经常忙家里的活,但心里始终想着。
这孩子一出生,我就能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好好帮儿子儿媳分担一下。孩子出生那天我在医院门口等了好几个小时。
直到护士抱着小小的婴儿出来,我看着那粉嫩的小脸蛋,心都快化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他带得白白胖胖的。
孙子出生后,儿子儿媳的工作很忙,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让我来全职带孩子。
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想着这可是我孙子,又不是什么难事,带大儿子那会儿我都没觉得累,现在有经验了,肯定更得心应手。
刚开始的日子确实有点忙,夜里孩子一哭我就得起来抱着哄,有时刚哄睡下又醒了,我一晚上得爬起来三四次。
可即便这样,我也觉得值。看着小家伙咧嘴笑的样子,再累也觉得甜。没想到这样的幸福没持续多久,我就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
孩子满月后,儿媳的“专业育儿模式”开始全方位上线。每天她抱着手机看育儿短视频,一会儿是专家讲科学喂养,一会儿是早教课程。
甚至还专门花钱请了个在线育儿顾问。我看她拿着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心里觉得好笑又无奈,养个孩子至于这样兴师动众吗?
不过我没说什么,想着人家年轻人爱讲究,我能帮忙的地方尽量配合就是了。
可慢慢地,我发现她对我的育儿方式开始挑三拣四。最先出问题的是奶瓶。有次我用开水烫了奶瓶,递给她的时候。
她皱起眉头问我:“妈,这奶瓶怎么消毒的?”我愣了一下:“还用问吗?开水烫的啊,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这么弄的,干净得很。”
可她却摇摇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开水烫不行,不能彻底杀菌,得用高温蒸汽消毒器,不然容易滋生细菌。”
我听着有点不高兴,心想,咱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讲究,不过看她态度很坚决,我还是忍着没吭声,心里想着算了,年轻人喜欢折腾就让她折腾吧。
可等到孩子吃辅食的时候,矛盾彻底爆发了。那天早上我特意煮了一碗用小米和红枣熬的粥,这粥我以前给儿子吃的时候,他可喜欢了,吃得白白胖胖。
我尝了一口软糯又香甜,心想孩子一定喜欢,就端过去喂孙子。他吃得可欢了,小嘴咂吧咂吧的,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刚喂了两口,儿媳突然推门进来,看到我手里的碗,脸色一下就变了。“妈,这粥您从哪做的?”她语气里带着不满。
我还笑着说:“小米粥啊,我早上特意熬的,孩子正吃得高兴呢。”谁知她直接上前把碗拿过去。
皱着眉说:“小米不好消化,红枣里还有糖分,对孩子的肠胃刺激太大,这些东西不能随便给他吃。”
她的话一下让我愣住了,觉得又委屈又生气,忍不住反驳她:“小米粥怎么就不能吃了?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吃这个长大的?
那时候可没有你们这些讲究,照样健康。”我还指了指自己,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你看看我,小时候吃得还不是一样?”
可儿媳根本不买账,她脸上的表情更严肃了,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商量的严厉。
“妈,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科学育儿是有依据的,您不能用老观念对待孩子。他现在的肠胃还没发育完全,这些东西吃了对他不好。”
她的一番话堵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里却直冒火。我带孩子还成了“老观念”了吗?我辛辛苦苦一大早起来熬粥,她非但不领情,还说我是在害孩子。
当时我强忍着没跟她吵起来,毕竟孙子还在场,哭闹起来更麻烦。我咬着牙把碗放下,转身走回了自己的房间,可这口气憋在心里,怎么也咽不下去。
我坐在床边越想越委屈。带孙子本来是想帮他们分担,让他们安心工作,可现在倒好,我做什么都不对,连熬碗粥都成了“错误”。
心里那股火越烧越旺,像堵在喉咙口的一块大石头,怎么都吞不下去。
睡觉也是个大问题。带孩子那么多年,我最有心得的就是哄睡,轻轻拍着他的小背,哼哼小曲,等他睡熟了再轻轻放下,这样孩子安心,我也放心。
可儿媳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入睡,不然长大了会缺乏独立性。
“妈,您不能每次都哄他睡,他哭的时候就让他哭一会儿,自己累了自然就睡了。”我听了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孩子才这么小,哭了还不抱,哪舍得?
几次我趁儿媳不在家,听到孙子在小床上哭得撕心裂肺,实在忍不住偷偷把他抱起来,轻轻拍着哄睡。
小家伙靠在我怀里安静下来,慢慢闭上眼睛的样子让我心疼得不行。可好景不长,儿媳有一次提前回了家,刚好撞见我抱着孙子哄睡。
她站在门口脸一下就黑了,沉着脸把孩子抱过去,说:“妈,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我们辛辛苦苦训练的睡眠习惯全都白费了。
孩子哭一会儿不会有事的,您这样反而害了他。”她的话一下刺中了我的心。我忍了又忍。
才勉强挤出一句:“我哪是害他?哭得那样凶,你们不抱,我看着都心疼!”可儿媳却没退让,语气里满是坚持。
“妈,现在的育儿方式讲科学,不能按照老办法来了,不然以后我们更辛苦。”
我心里一阵难过,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到头来却成了“害他”,这一句话让我气得发抖。
这种大大小小的矛盾几乎三天两头就有。有时候是吃饭,有时候是穿衣,每次我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每次退了,又觉得自己像是在小心翼翼地讨好儿媳,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被挑毛病。
渐渐地我心里开始憋着一股无名火。全心全意付出,到头来却成了个多余的人,甚至像是碍事的外人。
直到那天晚上矛盾彻底爆发。孩子突然发烧了,额头烫得吓人,小脸通红,哭得嗓子都哑了。
我急得团团转,连忙找来退烧贴贴上,又给他喂了一点退烧药,心里想着烧退了就好了。
等到儿媳下班回来,我以为她会感激我,结果她刚知道孩子发烧的事,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妈,退烧药不能随便喂,得去看医生确认病因再处理。”她的语气带着责备,甚至还有些失望。
这话一下戳到了我的痛处。我压抑了一整晚的情绪终于爆发,忍不住吼了回去:“发烧了还不赶紧处理?等你回来再确认,万一烧坏了怎么办?
孩子都烧成那样了,我能不管?”我的声音很大,连儿子都被惊动了,跑出来劝了几句,可他的态度明显偏向儿媳。
他说:“妈,小丽不是那个意思,您别太急我们也是想按照医生的建议来。”
儿媳的“不是那个意思”和儿子的偏向让我心里一阵发酸,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完全被孤立了。
我站在原地,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那一刻,我的委屈像决堤的洪水涌了出来,所有的辛苦和不被理解都堆在心里,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用袖子擦了擦眼泪,什么话也没再说,转身回了房间,心里却再也平静不下来。
回到房间,我一个人坐在床边,房间里安静得只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我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想起这几个月带孙子的点点滴滴,心里五味杂陈。
儿子儿媳不是不感激我的付出,我知道他们心里清楚我有多辛苦,但他们的育儿理念和我的方式差得太远了。
我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甚至还要小心翼翼地“合规”。
一次次的摩擦让我明白,带孙子已经 不再是单纯的帮忙,而是一场让我筋疲力尽的考验。
我坐在那里,愣愣地看着窗外,夜色笼罩着城市的灯光,亮得刺眼。突然我心里涌出一个念头。
与其每天在争吵和委屈中耗着,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照顾孩子。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了根,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些事情交还给他们。
第二天一早,我坐在餐桌旁,等儿子儿媳起床后,我主动提出要和他们谈一谈。他们似乎有些意外,端着早餐坐了下来。
我看着他们语气尽量平和:“我想了很久,咱们的育儿方式差别太大了,这样下去,只会让我们都累得难受。”
儿媳刚要开口说话,我抬起手示意她听我说完:“你们工作忙,我也知道带孩子辛苦,可这本来就是你们的责任,不是我的义务。
我能帮忙是一份爱,但如果连爱都成了一种压力,那我想是时候把这份责任还给你们了。”
儿媳的脸上闪过一丝愧疚,儿子叹了口气,试着挽留我:“妈,别这样说,我们是真的需要您的帮忙,我们平时工作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孩子。”
我笑了笑摇摇头:“带孩子是你们的责任,我再爱他,也不能代替你们做父母的职责。
而且我年纪也大了身体吃不消。以后你们自己带,我还能过过自己的日子,彼此都轻松。”
说完这番话,我感到一阵轻松,儿媳没再说什么,低头默默吃着早餐,儿子拍了拍我的手,像是想要说点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从那以后我搬回了自己家。起初心里还觉得空落落的,习惯了每天围着孙子转,突然闲了下来,倒有些不知所措。
可是慢慢地,我开始感受到自由的滋味。早晨我不用再急着起床去换尿布喂奶,而是可以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呼吸清晨的空气。
几天后我报名了一个广场舞班,和一群老太太一起学跳舞,渐渐觉得生活充实了起来。
后来我还学会了用手机拍短视频,记录我的日常生活,发到朋友圈里,居然还有不少朋友点赞。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去儿子家看看孙子,带点水果和玩具,陪他玩一会儿就回家。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参与感,但心里反而轻松了很多。
看着儿子儿媳逐渐适应了带孩子的节奏,有一天我在公园跳舞时,听到一位老邻居说她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带孙子还被儿媳嫌这嫌那。
我笑了笑,说:“你得学会放手,不然累的是自己。”这话说出口时,我心里忽然一阵释然,或许这才是我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