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7 14:13
61岁的李叔因左侧腰部剧痛深夜前往急诊,自以为又是“老毛病”肾结石的发作。
然而,输液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伴随着腹部和背部的胀痛加剧。
医生敏锐捕捉到这一异常,进一步检查后,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浮出水面——李叔患上了主动脉夹层。
这种因血管撕裂导致的致命性疾病,稍有延误便可能引发不可逆的悲剧,幸运的是,医生的警觉和及时的CT检查,为他争取到了救命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解析该病例,深入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成因、诊断及预防,为守护生命健康提供启示。
冬日的早晨,李叔走进了医院大厅,他步履缓慢,面容痛苦,之所以会自己来医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肾结石发作了。
毕竟他已经经历过多次相同的症状——左侧腰部的剧烈疼痛。
抵达大厅后,李叔在护士的帮助下找到了医生。诊室里,医生简单的对李叔进行了询问,开始做一些基础检查。
“医生,不用检查了,我这就是肾结石犯了老毛病了,去年也这样过。”李叔劝道。
林医生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你是老病号了,肾结石的记录确实不少,但还是要检查下”。
说罢,医生用手轻轻按压李叔的腰部。
就在这时,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呻吟,而这一下让医生注意到了一个不对劲,李叔的左侧腰部确实有明显的叩击痛,但这次的症状似乎更加剧烈,与往常的肾绞痛不太一致。
“你这次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建议你做个CT,确认结石的具体情况。”医生建议道。李叔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李叔被推向CT检查室。CT室内的空气格外清冷,李叔深吸了一口气,虽然感到有些不安,但依然想着不外乎是肾结石罢了。
几分钟后,检查完成,李叔被推回诊室,医生拿到影像资料,仔细分析。
当他看到影像中的结石情况,左肾有较大的结石,情况符合肾绞痛的表现,但他突然停了下来,眉头紧皱。
他反复看了几遍CT影像,目光逐渐转向了其中一块异常的区域,那是主动脉的部分——一处明显的钙化斑内移,显示出动脉壁的异常。
医生顿时心头一震,尽管结石明显,但这钙化斑内移的现象绝非普通的肾结石引起的反应。
经过一瞬间的深思熟虑,林医生决定立刻进行增强CT扫描,以进一步确认病因。
“马上安排增强CT,速度要快。”医生语气急促,脸色也开始严肃,护士迅速将李叔推向增强CT室,李叔已经无力再说什么,痛感让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增强CT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拿到报告的那一刻,整个人几乎瞬间僵住了,增强CT影像上,清晰可见一处明显的假腔形成,且左肾动脉开口被压迫,血流严重受阻。
医生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假腔的形成已经非常明显,左肾动脉的受压正是导致李叔剧烈腰痛和腹部胀痛的根源。
医生的心跳骤然加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刻拨通了血管外科的电话,简单说明了病情后,急救团队立即集结。
李叔被迅速推进手术室,但此时的他已经几乎失去了反应能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
数小时后,手术室的灯终于熄灭,血管外科医生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宣布手术顺利完成,李叔被推入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来势汹汹的急症,它的致命性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条动脉,承担着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重要任务,维持整个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但当主动脉壁出现结构性破裂时,隐藏在血管中的危机便瞬间爆发,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主动脉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正常时血液会沿着主动脉的腔道平稳地流动。
当主动脉内膜因某种原因发生撕裂时,高速流动的血液会冲破内膜进入中膜,撕开中膜纤维层,形成一个与原本腔道并存的“假腔”。
假腔会占据血管空间,影响正常血流,同时随着撕裂范围的扩大,可能引发血管壁的进一步破裂。
高血压是引发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持续增加,特别是主动脉这种高流量、高压的动脉,血管内膜更容易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变得脆弱。
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可能引发内膜破裂,从而导致夹层的形成。
除了高血压,血管结构本身的病变也是引发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因素。
例如,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中膜和外膜失去支撑能力,更容易在受到高压冲击时破裂。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结构退化,这也是中老年人成为主动脉夹层高发人群的主要原因。
先天性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动脉夹层的风险,比如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会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内膜撕裂。
创伤、剧烈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吸烟、饮酒过度,也可能成为主动脉夹层的诱因。
主动脉夹层的症状表现因撕裂范围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突发的剧烈疼痛几乎是所有患者的共同体验。
这种疼痛往往具有撕裂样特征,从胸部或背部开始,然后沿着撕裂的方向扩展至腹部甚至下肢,疼痛感常迁移不定,让人难以忍受,且使用普通的止痛药无法有效缓解。
除了剧烈疼痛,主动脉夹层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异常的表现。
由于夹层撕裂可能影响到主动脉分支供血,两侧肢体的血压可能出现显著差异,甚至一侧肢体脉搏消失。
由于供血受阻,患者可能出现晕厥、休克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这些都提示病情已非常危急,需要立即干预。
面对主动脉夹层这样复杂且危险的疾病,确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核心手段,其中CT扫描,特别是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主动脉真假腔的位置和范围,确认夹层撕裂的长度、方向以及是否存在血管破裂等高危信号。
增强CT的特点在于,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清晰显示血管腔道与夹层之间的显著差异。
不仅如此,CT扫描可以全面评估夹层的影响范围,包括是否波及升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甚至是腹主动脉分支,从而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CT检查速度快,适合在急诊环境下使用,对于主动脉夹层这种时间敏感性极高的疾病来说尤为重要。
在确诊夹层后,医生可以迅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的心血管急症,其致死率之高让每一次延误诊断和治疗都可能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尽管疾病的发生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大大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预防和及时治疗是应对这种危重疾病的核心。
高血压是引发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科学管理血压尤为重要。
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并避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血压的稳定性是预防主动脉夹层的核心目标,理想状态下应保持在120/80 mmHg左右。
患者还需要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的血压波动,如果发现血压难以控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主动脉夹层常常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而定期的体检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建议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每年进行血管超声或CT筛查。
血管超声可以初步判断动脉是否存在病变,而CT扫描则能进一步发现血管壁的结构变化,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和存在结缔组织疾病风险的人,定期检查更是不可忽视的防线。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维持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间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概率。
在饮食上,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要原则,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基本原则,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血管老化,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增加夹层风险。
保持规律运动对心血管健康尤为重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提升血管功能。
但对于高危人群,需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因为这类活动可能瞬间增加血管内压力,诱发夹层的发生。
主动脉夹层的发作通常非常突然,最显著的症状是剧烈的撕裂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起始于胸部或背部,随后可能延伸至腹部甚至下肢。
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血压异常、晕厥或休克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表现,应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立即就医,争取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疼痛和其他疾病(如肾结石、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误诊的风险较高。
面对模糊的症状,患者和家属切勿轻视或拖延,而是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进行全面的检查。
主动脉夹层发展迅速,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达到25%,48小时内升至50%,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CT扫描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能够通过清晰的影像准确判断真假腔的形成、撕裂范围及夹层的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控制和手术修复血管。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血管的张力,从而稳定病情,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
手术治疗是针对严重病例的根本解决方法,通过修复破裂的主动脉壁或植入支架,恢复血管的完整性和正常血流。
主动脉夹层的致死率极高,早期的警觉与干预至关重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体检以及警惕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都是预防此类悲剧的关键措施。
希望通过李叔的案例及相关医学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科学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将这一“隐形杀手”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