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大全网

王永利遇见乌鸫:一次难忘的自然邂逅

发表时间: 2025-02-08 09:58

王永利遇见乌鸫:一次难忘的自然邂逅

遇见“乌鸫

上午九点多,在社区办公区外的东西向小路上遛弯儿。这里阳光充沛,没有遮挡,东南方向的太阳光照,可以毫无阻挡地照到路上。

冬日的暖阳,它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你不由自主地去追随它。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天空蓝的透彻,干净,空气清爽,有一种舒畅痛快的感受,心也变得愉悦了。

边走边抬头,让目光只望向蓝色无边的天空。

记得前些年有一次到北京同仁医院看眼睛,医生说过,要多看看蓝天白云,多看看花草树木,对眼睛有好处。

正在往东走着,无意间抬头发现前边不远一颗不知名的树上,趴着两只黑色的鸟,走近了细看,它们比斑鸠略小一点儿,黑黑的身子,喙是黄色的。

它们安静地俯卧在树枝上,享受着光照的温暖。

这种鸟我认识,近几年常在小区见到,它们的叫声极其好听,只是不知是什么鸟。我曾在一篇《窗外的小鸟》一文里,专门写过它。因为不知道名字,我自己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翠鸟”。

这种鸟以前很少见,最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多了起来,有时是一只,有时是两只结伴。

正在树底下观望它的时候,由东边走过来一对年纪在六十左右的夫妻,那位男同志走到树底下,对着树上的鸟吹口哨,故意逗它们。

这两个人同是小区里的街坊,经常见面,只是没说过话。

这个男同志的动作,对那鸟吹口哨,我也经常这么做。我笑着对他说:“您还挺有情调的!”然后又接着说:“经常能看到这种鸟,叫的可好听了,只是不知是什么鸟?”这位说:“噢,它叫“乌鸫”。

“乌鸫”?”这种鸟叫“乌鸫”?头一次听说。

这位说完就跟他的老伴儿向西溜达走了。

遛弯儿回来,一时好奇心兴起,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上面是这么说的:乌鸫是鸫科鸫属的鸟类,雄鸟上体包括两翼和尾等呈黑色,下体呈黑褐色,鸟喙呈黄色,脚黑褐色

乌鸫主要栖息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包括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尤其喜欢栖息在林区的外围、农田地旁的树林、果园以及村镇附近的小树丛中。它们还会进入城市公园、乡村居民房前屋后和厕所附近进行活动和觅食。乌鸫鸣叫声清脆悦耳,叫声复杂多变,通过鸣叫进行交流。


乌鸫还是瑞典的国鸟。

晚上没事,打开前不久刚借来的一本《花鸟物语》一书,其中“鸟语”集里开篇第一文,“卧听百舌语玲珑”,细看下去,说的是作者在自家窗下,巧遇“百舌鸟”的经历,并介绍了它的详细,配有图片。细看那图片,觉得与“乌鸫”挺像,黑黑的身子,黄色的喙,还带着黄眼圈。再往下看:百舌鸟与八哥相似,身子比八哥细长,也像八哥那样有生着蜡黄的嘴和描金的眼线,都是全身乌黑,没有一点亮色,它的中文学名叫“乌鸫”。并且说它常与八哥作伴,两个比赛着叫,八哥会的,“乌鸫”也差不多都会,肚子里不知藏了多少好听的乐谱。

书中说春天里,百舌鸟鸣声嘹亮,韵律多变,一串连一串,并善仿其他鸟鸣而多变化,故称"百舌"。这种叫声,又称"花叫"。你只要听上一次这种巧舌如簧的"花叫",就知道了"百舌"绝非浪得虚名!

确实如此,每次听它的叫声,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静听,会惊叹,这家伙怎么会叫得这么好听。

原来百舌鸟,就是““乌鸫”,就是我称为“翠鸟”的小家伙,怪不得看图片那么眼熟。

终于知道了它的“大名”,而且它居然有两个名字。

只是有一点很奇怪,虽然最近常见到它们的身影,却一直没有听到那好听的鸣叫。现在它们只是一声声“啾、啾”的单调呼唤,不知是为什么。

手里正好还有一本二十四节气的书,读到惊蛰节气,有这样的内容:惊蛰为农历二月节,阳历在三月初。古人称冬眠为蛰,万物出为震,震为雷。故为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有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意为桃花的芽在严冬蛰伏,惊蛰之日开始绽出;五日后仓庚黄鹂开始鸣叫;再五日鸠即今之布谷也开始鸣叫,仲春时,鹰悄悄躲避起来繁衍后代,此时鸠出现,古人认为鹰在惊蛰变成鸠鸟

噢,怪不得听不到,原来是没到时候。

是啊,万物有灵,都在“天道”的时序里。


我记得也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常常见这小东西,独自站在高高的钻天杨的最顶端,那里是它最钟意的地方,它就那样高高在上,旁若无人地独自歌唱。

每逢此时我便停下脚步,站在树下,像刚才那对夫妻中的男同志一样,对着它吹口哨,故意逗它。这小东西往往偏偏头儿看我一眼,那神情好像很不屑一顾,稍停顿片刻,便又自由的歌唱。

由于距离远,在它的安全距离之外,它不为所动和打扰

这东西极其警觉机敏,有自己的感知,一旦觉到不安全,便极速飞走。

有几次在家中窗前,听到它在附近树上鸣叫,我也用口哨,尽量变换声调,想跟它比比,引起它的注意。虽然吹出的声音是那么单调,笨拙,与它的鸣叫差之千里,但我还是很一厢情愿地与跟它“对唱”,且在想象这东西听了我的叫声是什么反应,或是在寻找发出声音的地方,又或是在辨认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我不知道它的叫声是不是在回应我,我不懂鸟语,就全当它是在回应我,便也愉快地“回应”它,我们就这样一唱一和,自我感觉挺美。

这小东西起的很早,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歌唱

去年的春天,天气不似冬天这般寒冷,关窗睡觉有些热,晚上便打开一条缝儿, 常常是天还将亮未亮时,就被它吵醒。寂静的清晨,万籁俱寂,只听到它那动听的声音,仿佛在叫醒人们,迎接新的一天。

《花鸟物语》里提到宋代诗人陆游有诗赞它:“卧听百舌语玲珑,已是新春不是冬”。

此诗把““乌鸫”动听的歌声与新春联系在一起。

当代诗人艾青也有诗描绘它:

你的歌声清新而委婉

圆润如花瓣儿上的新露

悦耳如情人的话语

你又在用你纯真的歌声

去唤醒每个沉睡的灵魂

……


这种精灵竟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赞美。

同样它也是我的喜欢之一,而且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

今天已是二零二五年二月三日农历立春节气,离三月五日惊蛰还有一个月,又该是一个百花盛开,百鸟歌唱的春天。

且让我们耐心等待。

届时,可以好好品品“卧听百舌语玲珑,已是新春不是冬”和那“圆润如花瓣儿”的歌声。

我想,当我再听到那动听的声音时,定有一种新意在心头。


感浏览感,谢关注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