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大全网

昆明翠湖:海鸥翩翩飞舞的冬日恋歌

发表时间: 2025-01-24 06:25

昆明翠湖:海鸥翩翩飞舞的冬日恋歌











踏迹寻音云⁧南已经记不住多少次了,昆明一定是中转地,早就听说昆明翠湖可以看海鸥,这次不如干脆提前一天腾冲飞昆明,又住在翠湖边,去翠湖边看海鸥呀!

昆明的冬天有一个亮点,就是可以看海鸥,能看到数⁡以千计、很多很多只的海鸥,近距离跟海鸥互动,喂投海鸥。昆明的海鸥主要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以及中国新疆博斯腾湖等地。昆明有「春城」美誉,夏无酷暑,冬天温暖如春,这吸引了海鸥每年十月份飞越万水千水,不远万里来到昆明过冬,毕竟牠们故乡的冬天可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呀!当翌年三月份,牠们的故乡春草再绿,春天又来临时,海鸥再次飞越千山万水,长途迁徙,回到故乡,在故乡过春天和夏天。海鸥为了追求水草⁡丰盛、气候温暖宜居的环‬境,比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还执着,牠们的迁徙深埋在牠们的基因里,每年都会主动和自觉地飞呀飞,年年如此,不知道牠们累不累呢?

在昆明看海鸥,除了滇池,翠湖也是一个极佳的看海鸥的地点。感觉白天翠湖的海鸥好像比滇池的海鸥都多,不知道是因为滇池面积太大了显得海鸥不够集中不够多,还是白天海鸥全都飞来翠湖公园了呢?神奇的是,每天下午四点多,翠湖的海鸥就会飞走,几乎走得一只都不剩,海鸥晚上去哪儿了呢?在翠湖边散步,跟先生边走边讨论这个问题。一位本地人也在我们身边不紧不慢地散步,他听到我们的对话,他热心插话:「海鸥晚上飞回滇池了,晚上在滇池那边睡觉去囉!」他一边说,一边慢悠悠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我和先生站定,莞尔一笑。我拿出手机一查,果然,海鸥晚上栖息在滇池边的湿地,白天来翠湖—好勤劳的海鸥啊,这是白天要打卡上班吗?

翠湖的夏天荷塘荷花盛放,四周围柳树垂下长长的翠绿枝条,但是没有海鸥的身影。翠湖的冬天,湖面水平如镜,一群群海鸥和野鸭在水面游弋,嬉戏,海鸥展开白色的翅膀,呼啦啦掠过水面,飞到湖的那一边去,低飞盘旋一番,呼啦啦又飞回来,杀个回马枪……海鸥翩翩飞,翠湖真的美!虽然有海鸥飞翔,冬天的翠湖却并不嘈杂,依然很宁静,甚至更宁静,更灵动,海鸥是冬天的翠湖的灵魂。印象中大作家汪曾祺写的《翠湖心影》写⁦了翠湖的春天,翠湖的冬天,翠湖边的破酥包,翠湖边的图书馆,但是好像没写到海鸥,为什麽呢?汪老在昆明的时候,翠湖没有海鸥吗?海鸥这么美,这么多,如果有,汪老不会不写的。

我买了一包褐色鸥粮(看起来像是合成的饲料,没啥气味),准备去喂投海鸥。我站在岸边,把鸥粮用力扔向不远处的海鸥群,希望海鸥群尽量往我这边靠拢。不成想海鸥们对鸥粮一点兴趣都没有,有那么一两只用红色的尖嘴啄一下水中的鸥粮,并不吃,然后不屑一顾地游开了,飞走了!我突然明白了: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经过公园游客大半天的热情喂投,海鸥们早都吃饱了,已经饱得吃不下了!唉,我还想拍一张海鸥停留在我手上或者身边的照片呢!

「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们已经吃饱了吗?过来呀!」我不死心地继续喂投鸥粮给海鸥。一位手持长镜头专业相机的女士走近我,她中等身材,头戴一顶大帽子,脸上还戴着白色的防晒「脸基尼」,看来她是一整天都在这翠湖逗留的人。她对我说她有法子让海鸥飞到我手上来,我好奇地答应试试看。

于是,她从她随身的挎包里的一个小泡沫箱子(看似可以冰冻保鲜)里拿出一个塑胶瓶,瓶口向上敞开着,瓶底有小环,她把小环套在我的食指上,我看到敞开的塑胶瓶里装着一小块一小块散发出海鲜特有的腥味的肉块,我问她这是不是鱼肉,她说是的,海鸥已经吃饱了不愿吃普通的鸥粮了,但是这新鲜的鱼虾海鸥还是非常喜欢吃的,她教我高高举起食指上套有肉饵的塑胶瓶,我照做了,果然,好几只海鸥飞过来了!在我手上啄食!

女士不失时机地举起她手中的相机,对准了我……她帮我拍了好几张无论是神采还是构图都非常生动的好照片,她熟练地用数码传输功能把照片传到我手机上,居然一张才收人民币十元,五张照片,她才收四十元。先生夸赞她照片拍的很好,问她一天在这里能拍多少张照片,她说多则三五百张,少也会有三百多张,我们说那每天收入不错呀,她说交的管理费也不少᠎,自己得到的部分并不多。

我们没再详细聊下去。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就像这海鸥,每天在翠湖被人喂投合成的饲料或者饼干、面包之类,饱到吃不下,但是当有新鲜的鱼虾肉,海鸥还是立刻飞下来,因为新鲜的鱼虾才是海鸥真正喜欢的食粮啊!只是填饱肚子的跟真正喜欢吃的,是不同的。

现在的海鸥到昆明后晚上宿滇池,白天飞翠湖,无᠎形中满足了游客的观赏,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觅食需求,这有点像现在的啃老族,有晚辈躺平啃老,只要能不劳而获,日子安逸就行;也有晚辈不愿啃,可是长者还主动「喂投」,老人觉得儿女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且不用受累就是福气,全然不考虑甚至不允许晚辈有自强独立之追求。

人生百态,见惯不怪,习惯成自然。◇


末了,昆明摄影家赵启文告诉我:从上世纪的1985年冬季,西伯利亚红嘴鸥首次飞抵昆明过冬,已过去了近40个年头。包括我自己在内,昆明人从最初的好奇、兴奋、围观,到如今已是思空见惯、见怪不怪,因为从那时起,海鸥年年都来,从未间断,仿佛自古以来海鸥就在那儿。人们变得熟视无睹,不珍惜起来,甚至手握相机的人都懒得去拍。殊不知在外地人看来,昆明城市里满天飞舞、无处不在的海鸥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观,冬季观鸥成为了外地游客到昆明旅游必看的内容。

​ 这个冬季,我突然发现,也许世界各地的拍鸟人有的正满世界寻找理想的拍鸥地,昆明人身边那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去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