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9 21:00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春节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融洽的气氛之中。
而这一时段人们的生活习惯常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动对健康状况,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会带来一定影响。
鉴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的患病率和严重的致死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春节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在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有关数据显示,每年春节期间,因心脑血管问题就医或突发疾病的病例明显增加,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其一,寒冷天气加剧发病风险
春节期间往往正值冬季,而严寒则是心脑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一个触发因素。
在低温条件下,血管会发生收缩反应,进而推高血压水平,并使血液变得更加黏稠,这一系列变化显著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北方地区冬季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南方,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在低温条件下可增加20%-30%。
并且,春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因为走亲访友、外出活动等而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之中,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此种风险。
气温骤降时,人体血管收缩的反应是一种自然保护机制,但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的患者,这种反应可能成为致命的“导火索”。
低温环境会导致心脏与大脑的血液供应量减少,从而加剧心肌缺血以及脑部血液供给不足的可能性。
春节期间,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范应成为重中之重。
其二,过量饮酒
过度摄入酒精是一个屡见不鲜的问题,尤其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饮酒常被视作增添气氛的手段。
而酒精会激发交感神经,促使心跳骤增、血压升高,进而加剧了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日饮酒超40g,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高于适量饮酒的同龄人。
研究分析了数千名参与者的饮酒习惯和健康状况,发现过量饮酒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和心律失常的风险。与适量饮酒者相比,这些高饮酒量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研究人员指出,酒精的大量摄入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过度饮酒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不断上升,从而对心脏造成更大的负担。
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副产物还会损伤心肌细胞,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其三,生活作息紊乱
春节期间,人们常因熬夜、长时间参与娱乐活动及过度劳累而给身体带来沉重负担,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系统构成显著影响。
睡眠缺乏会干扰交感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使之过度活跃,进而引发血压升高与心跳速率加快的状况。
而且,频繁的熬夜还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炎症反应加剧,进一步对血管内皮层的健康构成威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春节期间繁多的社交活动以及心理压力更是健康隐患的重要成因。
一方面,他们可能因子女的归来或家庭事务感到情绪波动,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忙碌的社交活动和对节日事务的操劳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这些复杂因素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使得春节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增高的特殊时期。
在欢庆春节的同时,掌握并实践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春节期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和家人降低疾病风险,度过一个健康的节日:
防寒保暖是中老年人在寒冷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春节期间,由于出行频繁和活动增多,更需要引起重视。
外出之际,中老年人宜全方位做好保暖举措。应挑选保暖性能卓越的服装,如羽绒服。
同时,务必确保佩戴帽子,以强化保暖之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头部、颈部以及脚部的保暖措施极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阻挡寒冷的侵袭。
这些部位是热量容易散失的关键点,通过妥善的保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寒冷对身体造成的刺激,防止血管因受冷而突然收缩,进而避免血压急剧上升。
而且,鞋子的选择也很关键,应以防滑保暖为主,避免寒冷刺激脚部血管或因路滑导致摔倒。
与此同时,室内的温度也需维持在适宜范围,一般建议保持在18℃-24℃左右,既要避免温度过低,也不宜将暖气开得过高,以防干燥影响呼吸道健康。
还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建议每日早晚各通风15 - 30分钟,如此可减少病菌滋生,减少感染风险。
在通风时,可将窗户开小缝,并远离冷风直吹区域,以免受凉。
适度饮食是春节期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丰盛的年夜饭和接连不断的聚餐面前,切记“七八分饱”的饮食原则,避免因为暴饮暴食给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带来额外负担。过量饮食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发胀气、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引起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急剧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春节期间的餐桌上应当强调饮食的均衡性,精心搭配各类食材。
提高新鲜蔬果在饮食中的比例,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这对于减少胆固醇水平、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状态具有显著益处。
餐后适当进行一些活动,如散步,不仅能促进消化过程,还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通过适度和科学的饮食规划,春节期间也能吃得健康,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定期体检是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许多人因节日的忙碌和饮食不规律可能忽略了健康的管理。
节前或节后安排一次全面的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体检能让大家全面知晓自身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觉诸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潜在风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除定期体检之外,平日也需留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胸部不适、眩晕、心跳异常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初期信号。
一旦察觉这些症状,切勿轻视,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接受专业的诊断与评估。
除此之外,人们如果在春节期间发病,第一时间应该如何自救?
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病的危急时刻,正确的自救措施对于争取救治时间、减轻病情乃至挽救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采取适当体位,缓解症状
根据病情的不同,患者应采取合适的体位来缓解症状。
若出现心绞痛,建议患者立即坐下或采取半卧位,减少心脏负担,并有助于缓解胸痛。
在出现呼吸困难时,应保持上半身直立或稍微倾斜,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对于突发中风的患者,切勿随意搬动,特别是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情况下,以免加重脑出血或血栓堵塞的情况。
中风患者应尽量维持静养状态,杜绝一切非必要的动作,以此来降低脑部遭受更多伤害的风险。
2)避免用力
心梗发作之际,患者务必避免从事任何会加重心脏负荷的用力之举。
比如,用力咳嗽、剧烈的身体活动、弯腰提重物、或者拍打身体等行为都会导致心脏压力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这是因为这些动作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患者在发病时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体力劳动或剧烈动作。
如果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剧烈的咳嗽或用力,采用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症状。
最重要的是,保持安静、放松的姿势,尽可能减少对心脏的刺激,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在等待急救服务或就医途中,患者应竭力保持静止,切勿进行任何可能致使病情恶化的活动或动作。
3)服用急救药物
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且之前已由医生建议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且确认血压不低时,可以将硝酸甘油放在舌下含服。
此法有助于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舒缓胸痛症状。
但需注意,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在不确定是否为心梗的情况下不宜随意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作后,黄金救治时间通常为发病后1小时内。
在这一关键时间段内接受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大幅度减少死亡风险和后遗症的出现概率。
春节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提醒我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不要忽视健康的管理。
为了预防此类疾病,大家应采取防寒保暖、适度饮食和定期体检等措施,保持心血管健康。
习得必要的自我救助与应急处理技能,能在危急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挽救生命。愿每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让新年从“健康”开始!
1、人民网.饮酒与心脏病的关系,现在告诉你.2018年08月27日
2、南方日报.“春节病”来拜年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2019年02月02日
3、央视网.心内科门诊迎来高峰,别做7件“伤心”事.2025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