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
2014年,4个农民以8万出售了一面铜镜。6年后,铜镜辗转到一个洛阳男子手里,并以260万卖给一名广东商人,却有人报案说:“他们卖了1000万。”
从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总会感动,书斋项脊轩在外人看来,是毫无情感的建筑空间,但若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诠释它,又有新的滋味。居室本只是空间,但人在空间里产生故事,故事本身酝酿着居住者的情感,这种空间和人的情感交互,又让空间产生新的意义。空间如此,器物也一样。
金承安二年铜镜,直径 11.1、缘厚 0.2 厘米, 滕州市博物馆藏。金承安四年铜镜 ,直径 8.8 厘米,山东出 土,前齐鲁大学移交,1953 年入藏山东博物馆。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铜镜是古代梳妆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绚丽的工艺品,也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极为重要并自成体系的一个门类。它不仅是考古工作者判断墓葬或者遗址时代的一个实物依据,也是博物馆系统在收集、鉴定、陈列中最常遇到的文物之一,更是备受世人关注和收藏的一种文物。
五一节假期出游您可以到各地博物馆看看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华侨博物馆还有泉州市博物馆近日,江苏省仪征市博物馆的"美哉灵鉴--仪征出土汉代铜镜精品展"走进了泉州市博物馆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周末或者五一假期你都可以去看看这些古代镜子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有多迷人68面精品古铜镜 带您穿越到战国
2023年的新春大展,南京博物院联合安徽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等长江下游共10家文博单位推出“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用250件展品集中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阐释长江下游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
青铜镜是古代用红铜和锡、铅合金铸制的镜子,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备用具,其发展历史相当悠久。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铜镜出现,而后经过商、西周、春秋,在战国得以发展,至汉唐臻于辉煌,又延续至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才逐步被玻璃镜所取代。
马未都是当代著名的藏品收藏家和文化学者,他的藏品涵盖了众多类别,种类繁多,每一件都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即便在如此丰富的藏品中,也能挑选出十件最为珍贵的藏品,它们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文化瑰宝,感受悠久历史给予我们的启迪。
为确保“五一”假期期间枣庄市境内高速公路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有关规定,枣庄...
北京时间12月6号,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继续第5天的比赛,在刚刚结束的一场比赛当中,韩国队兵不血刃地8-1击败了法国队,这场比赛结束之后,在还剩两轮比赛的情况下,法国队成为了本次比赛当中,第一支被淘汰出局的球队。
本来还以为是玩笑话,直到这次装修我公公给我客厅装的灯,一开就有《最炫民族风》、我婆婆给我的衣柜板是《花开富贵》,玻璃上还贴了红红绿绿荷花元素的玻璃把我惊呆了。
嘿,各位中老年朋友们,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个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的话题——中国足球的腐败问题。你们是不是也纳闷儿,这腐败问题都闹得这么大了,中国足球咋还没被国际足联除名呢?
摆臂、挥拍、扣杀……傍晚时分,寒亭区固堤街道东官亭村的羽毛球场热闹了起来,群众两人一组在新修建的羽毛球场地上“对战”,为这个冬天增添了活力与激情。“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新修了羽毛球场,画上了线、安上了器材,吃完晚饭,出来遛弯儿、打打羽毛球,特别方便。
创作者:开发区育黎小学5.2 崔梓墨清晨的露珠像珍珠般点缀在翠绿的叶片上,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拂,露珠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问候。太阳的光唤醒了昆嵛山的生机,小动物们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精灵们也毫不例外,也开始了新的一天。
感谢你那么忙还有空点进我的文章,既然来了不妨给我点个赞吧,你的认可是我创作的动力,祝你每天都发财!现在的纸扎都与时俱进到这地步了?网友:小香风都吹到了地府了!在现代社会,纸扎艺术也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大海仿佛自带浪漫属性,冬日的荣成石岛湾休闲沙滩,虽然没有了夏天的嘈杂喧嚣,但依然能撞到满怀惊喜。准备好了吗?小编带你一起去体验吧~海上日出非常震撼心灵,清晨的海面,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金色的霞光染尽了海天,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战疫日报|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3例,无症状12例
【来源:中安在线】近日,在休宁板桥乡板桥村,一幅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画面正在展开,村民们正忙着将苦槠破壳制作苦槠豆腐,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苦槠树是皖南山区常见的野生树木,它的果实苦槠子承载着独特的美味密码。村民们从山上采集成熟的苦槠子后,首先要进行破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