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大全网

揭秘牙痛真凶:不只是蛀牙那么简单!

发表时间: 2024-12-27 16:49

揭秘牙痛真凶:不只是蛀牙那么简单!

牙⁦痛,堪称是生活中最让人苦不堪言的小毛病之一。一旦发作,那种钻心的疼痛仿佛能瞬间摧毁人的好心情,让人吃不下、睡不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蛀牙才会引发牙痛,然而除了蛀牙之外,还有许多原因也会随时可能引发牙痛危机。那么除了蛀牙以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发牙疼呢?

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引起牙痛的一大重要因素,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牙齿的根基。牙周炎,作为牙周疾病的典型代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仅仅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细菌逐渐向牙周组织深处蔓延,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撑结构。此时,牙齿开始出现松动,咬合时会感到无力、疼痛,仿佛牙齿失去了根基,摇摇欲坠。

牙龈炎也是常见的牙周问题,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边缘所致。患者常常在刷牙、咬硬物时发现牙龈出血,同时伴有牙龈胀痛。若不及时治疗,牙龈炎会进一步恶化,引发牙周炎,为牙痛埋下更深的隐患。

牙周脓肿更是牙周疾病的急性发作表现,通常是在牙周袋内积聚了大量脓液,局部压力急剧升高,导致牙龈肿胀、疼痛难忍,甚至脸部也会跟着肿起来,患者苦不堪言。这种疼痛具有明显的搏动性,如同牙齿在“跳痛”,让人坐立不安。

日常口腔卫生不良是牙周疾病的主要诱因。刷牙不彻底、不使用牙线,使得食物残渣、细菌在牙齿表面、牙缝及牙龈边缘大量堆积,久而久之形成牙菌斑、牙结石,为牙周疾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此外,吸烟、酗酒、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也会削弱口腔的免疫力,使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牙痛。

智齿冠周炎

智齿,作为口腔中的“最后一颗牙”,它”往往伴随着诸多烦恼,智齿冠周炎便是其中之一。智齿萌出时,由于人类颌骨的进化,留给它的生长空间常常不足,导致智齿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埋伏在牙龈之下。这样一来,智齿周围的牙龈就容易形成一个盲袋,食物残渣极易嵌塞其中,难以清洁,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绝佳条件。

起初,患者可能只是感觉智齿周围的牙龈微微胀痛、不适,但随着细菌的繁殖,炎症迅速扩散,疼痛加剧,牙龈红肿明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张口受限,影响进食与说话。患者常常形容这种疼痛为“腮帮子里面有团火在烧”,疼痛还会向耳部、咽喉等部位放射,让人苦不堪言。

年轻人是智齿冠周炎的高发人群,一般在18-25岁智齿萌出阶段最容易发病。熬夜、过度疲劳、饮食辛辣油腻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进一步诱发或加重智齿冠周炎,使原本就疼痛的牙齿雪上加霜。

⁦牙齿敏感

牙齿敏感,就像是牙齿发出的“脆弱”警报,当牙齿受到外界冷、热、酸、甜以及机械性刺激(如刷牙、咬硬物)时,会瞬间产生尖锐的疼痛,让人猝不及防。牙齿敏感的根源在于牙本质暴露。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逐渐磨损,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然而,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长期横向刷牙,会加速牙釉质的损耗,使牙本质过早暴露。另外,经常食用酸性食物、饮料,像柠檬汁、碳酸饮料等,酸性物质会不断腐蚀牙釉质,同样导致牙本质外露。

一旦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就会直接与外界刺激“亲密接触”。当受到冷热酸甜刺激时,神经末梢迅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引发牙齿的酸痛感。这种疼痛虽然短暂,但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体验,让他们在享受美食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触动牙齿的“敏感神经”。

牙隐裂

牙隐裂,顾名思义,是牙齿表面出现的不易察觉的细小裂纹,如同牙齿受了“内伤”。这些裂纹通常深入牙本质,甚至可能延伸至牙髓腔。牙隐裂的发生与牙齿的结构、咀嚼习惯密切相关。

牙齿本身存在一些薄弱部位,如磨牙的颌面窝沟、牙尖斜面等,在长期承受过大的咀嚼力时,容易出现裂纹。例如,有些人喜欢用牙齿咬硬物,像开瓶盖、咬坚果壳等,这种瞬间的高强度外力,很容易使牙齿不堪重负,产生隐裂。

牙隐裂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或者只是在咬特定硬物时,牙齿有轻微的不适感。但随着裂纹的加深,细菌容易沿着裂纹侵入牙髓,引发牙髓炎,此时牙痛便会加剧,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自发痛,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让患者从睡梦中痛醒,痛苦不堪。

牙髓炎

牙髓炎是牙痛原因中的“重磅炸弹”,它意味着牙髓组织发生了严重的炎症。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中,被坚硬的牙本质包围,一旦牙髓发炎,由于牙髓腔内压力急剧升高,疼痛便如“风暴”般袭来。

龋齿是引发牙髓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蛀牙不断发展,细菌突破牙釉质、牙本质,侵入牙髓腔,感染牙髓组织,引发炎症。此外,牙齿外伤导致牙髓暴露,细菌乘虚而入,也会诱发牙髓炎。

牙髓炎的疼痛极具特点,患者常常会感到自发性、阵发性的剧痛,疼痛难以定位,有时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哪颗牙齿在痛。冷热刺激会使疼痛加剧,尤其是在夜间,人体平躺时牙髓腔内的压力相对白天更大,疼痛也更加剧烈,患者常常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恨不得立刻将牙齿拔掉以求解脱。

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是牙髓炎症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当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细菌及其毒素会通过根尖孔扩散到牙根尖周围组织,引发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根尖周炎初期,患者会感觉患牙有浮出感,咬合时疼痛明显,牙齿不敢触碰,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引发剧痛。随着炎症的发展,根尖部牙龈红肿,可能出现脓包,疼痛加剧,患者面部也可能随之肿胀,影响美观与正常生活。

慢性根尖周炎症状相对缓和,患者可能偶尔感觉患牙不适,牙龈上有时会出现瘘管,有少量脓液流出,看似不严重,但长期存在的炎症会持续破坏根尖周组织,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可能面临拔牙的结局,令人惋惜。

颌骨疾病

有些时候,牙痛的根源并非来自牙齿本身,而是颌骨出现了问题,这堪称是牙痛的“跨界”因素。颌骨囊肿是常见的颌骨疾病之一,它是由于颌骨内的上皮组织残余增生,形成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的牙齿,导致牙齿移位、松动,同时引起牙痛,这种疼痛一般为隐痛,持续存在,且伴有颌骨的膨隆,患者自己触摸颌骨时可能会发现异常鼓起。

颌骨骨髓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外伤、手术感染或牙源性感染(如根尖周炎扩散)都可能诱发。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患者会出现高热、颌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向牙齿、耳部、颞部等多处放射,肿胀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慢性期时,虽然症状相对缓和,但仍有长期的颌骨疼痛,牙齿松动,咬合无力等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时会“伪装”成牙痛,让患者误以为是牙齿出了问题。三叉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它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当三叉神经的分支受到刺激或损伤时,会引发剧烈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常常累及牙齿及颌面部。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十分鲜明,发作突然,疼痛如电击、刀割般剧烈,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几秒到十几秒,但发作频繁,可在一天内多次发作。患者在说话、刷牙、洗脸、进食等日常活动时,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疼痛,苦不堪言。由于疼痛部位与牙齿相近,很多患者起初都会到口腔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才发现是三叉神经痛在作祟。

参考资料‎:

‪《口腔内科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