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6 15:06
说起金雕,可能大家都会想起它“空中之王”的称号,其体型不仅巨大,而且还有着空中最尖锐的利爪。
在“顶级猎食者”的超强意识之下,它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将猎物“收入囊中”,被它捕捉到的生物要么是被吓软,要么就是在其锋利的尖爪下早就已经“一命呜呼”。
但是就是这样的“猛禽之王”, 也可以成为人们捕猎的锋利“工具”,训鹰人的存在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在神秘的训鹰历史上还流传着很多的训鹰“秘术”,为训鹰过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训鹰的过程也非常的残忍。
不仅要被驯化的鹰不能睡觉,人也不能睡,中间要持续七天七夜,那这一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被驯化后的鹰会展现出怎样的能力呢?
为啥要驯服金雕
国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有鹰猎活动。就说现在,在东北和内蒙古那些地方,虽然训鹰的人没那么多了,可传统的训鹰文化还是保留着。
为啥要驯服金雕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金雕的捕猎能力那真是独一无二。它可是大型猛禽,翅膀展开能有两米多!
捕杀个雉类,那简直轻松得很,像蓑羽鹤这样的中型鸟类也不在话下。除了鸟,金雕还能捕猎岩羊,绝对的 “空中霸王”。
以前,游牧民族搞捕猎活动的时候,就特别需要金雕这样勇猛的角色。有了金雕,捕猎活动那可就事半功倍了。北方地区地广人稀,驯化了金雕,就能抓那些不容易捉到的狐狸、兔子啥的。
而且,北方野狼可多了,游牧民族养了好多牲畜,就容易引来狼群攻击。这时候,驯化后的金雕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和牧民一起配合,抵御狼群。
据说,金雕对狼的攻击性可强了,能一手抓脖颈,一手抓眼睛,还能带着狼 “上天” 呢。在古代,金雕还代表着勇猛、高贵,是 “草原之王” 的象征,驯化后的金雕能卖个高价给达官贵人饲养。
【金雕:西方人图腾】
金雕在西方是啥样。西方和鹰的联系也紧密得很!像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国徽上就有 “鹰的图案”。这得追溯到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罗马帝国。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皇族权贵,都可重视 “正统” 这个词了。在统治者眼里,只有把正统大旗攥在手里,才有底气傲视群雄。罗马帝国的苍鹰那可是神圣庄严,不容侵犯,所以就成了西方世界向往的图腾。
有个关于苍鹰的古老传说可有意思了。据说苍鹰爪子老化的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裂变重生。要是选重生,那可痛苦了。
它得在悬崖边筑巢,度过 150 天撕心裂肺的日子。这 150 天里,苍鹰要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再长出新的。
新喙长出来后,还得把指甲一个一个拔掉,等新指甲长出来,最后再把羽毛全拔了,等新羽毛长出来就重生了。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也说明了雄鹰在人们心目中顽强决绝的形象,代表着自由、勇敢、胜利。
训鹰最早起源于东方,后来世界各国文化一交流,“玩鹰之旅” 就风靡起来了。训鹰人那得有超强的意志力,因为驯化苍鹰,既是对鹰的考验,也是对人的考验。
苍鹰的意志力顽强得很,简单的方法根本没法让它屈服。要驯化雄鹰,就得从它的坚韧意志下手,不断摧毁它的意志,磨灭它的野性。等野性没了,死亡的恐惧就来了,这时候鹰就更容易听人的话。
一般驯化都选幼鹰,成年鹰太难驯了。抓到幼鹰后,第一步就是蒙上它的眼睛。眼睛可是苍鹰的 “命门”。
就像古代逼问犯人,蒙上眼睛,旁边放个水,水滴声越来越大,犯人就会越来越焦躁,意志力就变弱了。鹰也一样,眼睛一蒙,处在黑暗里,攻击力就弱了。等鹰安静下来,真正的熬鹰就开始了。
训鹰人把金雕放在悬空的麻绳上,用铁链拴住腿,让它站在上面。为了不掉下去,金雕就得紧紧抓住绳子。这一状态要持续七天七夜,训鹰人得一直在旁边。
一方面是让金雕认主,熟悉训鹰人的气味;另一方面是不停摇晃绳子,给鹰刺激。在双重压力下,金雕的精神就会慢慢萎靡。
大概七天后,金雕就差不多完全丧失意志力了。这时候,训鹰人拿出肉,要是金雕吃了,那就代表它彻底失去 “自由” 了。
七天七夜不睡觉,对人也是极大的考验。一不小心,可能鹰没熬成,自己先出问题了。在哈萨克族,这种 “残忍” 的方法还保留着。
哈萨克族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在中国约有 146 万哈萨克族人呢。他们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在草原上驰骋。猎鹰就是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
冬天的时候,他们骑着骏马,托着驯化成功的金雕,在山林草场上奔驰,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在他们的传说中,金雕被视为神鸟,是哈萨克人的魂。
他们的训鹰方式更残忍。把鹰的翅膀用绳子束缚住,放在高悬的木棍上。熬鹰的时候不喂东西,还洗胃,让鹰身体虚脱。要是鹰没抓紧木棍,就会被横吊在空中旋转。
鹰可受不了倒挂,在这样的折磨下,最终会被消耗完力气和意志。这时候训鹰人就往鹰身上泼冷水,让它苏醒,慢慢给水,听话了再给吃的。
【木棍训鹰】
在熬鹰的纪录片里,还有一种木棍熬鹰法。在木棍两端绑上绳子,把鹰的脚放在木棍上。鹰要休息只能站在木棍上,木棍一受力就会旋转,鹰就会掉下来。不想掉下去就得不断扑闪翅膀飞。
不出七天,鹰就精疲力尽了。现在训鹰术成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人可没资格训鹰。而且苍鹰是国家保护动物,只有在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训鹰。
室内熬完鹰还不算完,训鹰人会把驯化好的鹰带到草原上进行捕猎训练。教它捕猎,让它熟悉特定指令。
被驯化后的金雕一般五年后就会放生,最多九年。这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成文规定,大家都得遵守。
这训鹰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一方面,这说明训鹰术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对保护动物的重视。虽然训鹰术被保留下来了,但只有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体现了我们在保护动物和传承文化之间的平衡。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驯化金雕,那会怎么样?也许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设备,模拟自然环境,让金雕在不那么痛苦的情况下接受驯化。
这样既能保留训鹰术的文化价值,又能减少对金雕的伤害。或者,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金雕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找到更适合它们的驯化方法。
总之,“熬鹰术” 虽然神秘而残忍,但它也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在传承这种技艺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保护动物,寻找更加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