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6 16:22
昨天,翔安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林晟与摄友,一起前往翔安区蔡厝社区海边的七星礁拍冬候鸟时,镜头里忽然出现一只可爱的“小精灵”,它与周围的鸻鹬类候鸟虽相似,但又特征明显,它的脚是青绿色的。
小青脚鹬
“是小青脚鹬!”有多年观鸟经验的林晟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只“小精灵”,它是比熊猫还稀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小青脚鹬。林晟将自己的发现告诉摄友,大家一起观测确认,认定它的确是全球性濒危鸟类小青脚鹬。
镜头里的这只“小精灵”,个头虽不大,但已成年,身体大部分呈灰色,翅膀颜色较深,背部和脑后泛灰黑色,其腹部、脸颊、尾巴下部都是白色的,一双豆大的黑眼睛炯炯有神。
据林晟介绍,根据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七星礁最近迎来了不少冬候鸟,不乏黑嘴鸥(国家一级)、翻石鹬(国家二级)、白腰杓鹬(国家二级)等珍稀鸟类,但是鲜见小青脚鹬的身影。
“这应该是今年第一只来厦门越冬的小青脚鹬。”林晟说,小青脚鹬虽稀少,但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拍到。去年,他们在同一地点拍到三只小青脚鹬,“当时最让我们吃惊的是,这种生活在东北亚,秋冬时本应该飞到东南亚或澳大利亚过冬的鸟类,竟然在厦门待了五六个月,直到快夏天了才离开。”
“厦门的气候、食物资源等条件很适合它们过冬,推测它们中的一部分觉得不需要舍近求远,飞到万里之外的地方过冬。”林晟说,根据国际鸟盟评估,小青脚鹬全球种群数量为1000-2000只,属于IUCN红色名录濒危 (EN)鸟种。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繁殖于俄罗斯东部的小青脚鹬,在厦门的记录较少。厦门最早有关小青脚鹬的记录是2022年10月4日,当时,厦门市观鸟协会的多名会员在翔安滨海东大道开展鸟类调查,意外发现了一只小青脚鹬,在观鸟圈引发轰动。
数据
厦门鸟类记录达450种
近年来,厦门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奏响和谐共生的美丽乐章。据厦门市观鸟协会统计,截至今年10月,厦门的最新鸟种记录达到450种。
天气渐冷,大量冬候鸟来到厦门海边越冬。林晟 摄
黄胸鹀
遗鸥
勺嘴鹬
东方白鹳
黑嘴鸥
白肩雕
黑鹳
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共有13种: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秃鹫、白肩雕、白腹海雕、勺嘴鹬、小青脚鹬、黑嘴鸥、遗鸥、黄胸鹀。
厦门观鸟指南
随着天气转凉,鸬鹚、大滨鹬、大杓鹬等冬候鸟,近期也纷纷来到厦门过冬,等天气再冷一些,来厦的冬候鸟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为您准备的这份观水鸟指南请收好,感兴趣的话不妨前往观赏。
观鸟注意事项
市民在赏鸟时要注意文明观鸟,尽量观赏自然状态下的鸟类,不要干扰驱赶。可以选择穿颜色偏暗或是迷彩的衣服,太过鲜艳的穿着会让鸟类有警惕心,另外,不要对鸟儿们使用闪光灯。
拍鸟操作要领
说起鸟友们拍鸟的故事,林晟娓娓道来。他说,大部分鸟类都比较怕人,为了能更近地拍摄,他们都要弓着腰靠近合适的拍摄地点,“我们蹲守的时间一长,鸟类感觉没威胁了,就开始打瞌睡,等到我们起身离开时,它们也不再惊飞。”
林晟说,海边并不是每天都适合拍摄,要算准潮水时间,只有高潮才适合拍摄。每次拍摄过程都要三四个小时。
林晟说,拍鸟看似浪漫,其实也伴随着一定风险。例如,前段时间有鸟友前往晋江围头拍鸟,很多穿雨靴的都陷入泥泞的滩涂里,拔都拔不出来,只好舍弃雨靴,光脚脱险。
(厦门晚报记者/戴舒静 沈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