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5 21:30
孩子顶嘴,是当今家长的一大痛点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反倒还越来越不听话,还天天喜欢对着干,一身的“反骨”。
你说一句,他怼十句。
一开口就是:“为什么?凭什么?我不听!我不去”,简直要把老母亲气晕。
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里面的小宝非常爱顶嘴。
一旦爸爸妈妈开始教育他,他就会“迅速反击”回去,几个回合下来,气的老爸血压直升。
小宝妈妈说:“我们家的麻烦在于孩子老爱顶嘴,有时候和徐爸两个人都被孩子气得哑口无言!”
就连明星,也逃不开孩子顶嘴这一关。
伊能静曾在一档节目中爆料大儿子和她顶嘴的经历,两人因为选专业吵的不可开交。
她说:“儿子的一番话,像一棒子打在自己头上一样。”
有一项亲子关系调查显示:
约70%的孩子会和父母唱反调。而75%的家长认为孩子顶嘴是最讨厌的事情。
面对孩子的顶嘴,真的是气的胸口痛,有时候不得不靠“武力压制”。
为什么孩子怎么说都不听?到底怎么解决“顶嘴”问题?
01孩子顶嘴的深层原因
冰山理论是这么说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外界看到的行为、言语、情绪反应等都只是表面现象,而造成这些行为的,则是藏在海面下的部分。
孩子之所以顶嘴、对着干,这些行为并不是无中生有,背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01大脑发育不够成熟
小孩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到了1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
目前大多数脑科学研究认为大脑大约在25岁左右完成发育。
在发育的过程中,大脑各部分发育成熟的进度不一样。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 D.MacLean)发现,大脑是由三层结构包裹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第一部分叫新皮层,也叫理智脑,在大脑前额叶,主要负责计划决策、理智思考、控制情绪等;
第二部分叫杏仁核(边缘系统),也就是情绪脑,负责管理我们的情绪,比如,愤怒、恐惧等情绪;
第三部分是爬行脑,本能脑,负责本能的攻击或自我保护。
在幼年时期,大脑的发育是极度不均衡的,情绪脑的发育要比理智脑的发育快得多。
正因为大脑负责理性的前额叶发育缓慢,孩子的情绪自控力差,容易哭闹撒泼、顶嘴反抗。
但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脑被频繁启动,就会变得烦躁、焦虑、害怕,这时的孩子:要么跟父母顶嘴、对抗,要么本能的自我保护,屏蔽掉父母的攻击。
02自我意识的觉醒
顶嘴,也代表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会出现3个“叛逆期”。
阶段一:
2-3岁,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经常把“不”字,挂在嘴边。
阶段二:
7-9岁,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少年时期,有强烈的叛逆心理,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挑食、厌学、赖床、凡事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等。
阶段三:
12-18岁,孩子进入青春期,有较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其身体、大脑、情感发育和发展都经历骤变,渴望自由独立,讨厌被命令,不再愿意屈从家长的权威。
当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会对父母的话产生不同的想法,也会有着强烈表达意见的想法。
倘若父母对孩子的管束过于严苛,对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孩子便会深感自己的权益遭到了全面的剥夺。
在此情境下,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与独立,孩子可能会选择以顶嘴或反抗的行为作为回应,以此作为争取个人空间与表达自由的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倘若父母采用不当的语气,流露出非善意的态度,孩子也能捕捉到这一微妙的变化。
为了保护自身的尊严与自我价值感,孩子可能会采取顶嘴的方式作为回应,以此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表达自身的不满与立场。
02不要硬对硬 学会以柔克刚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启发;不是压制,而是引导。”
教育的核心在于,给孩子树立起威严与指引,教导孩子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的界限。
面对孩子的直接对抗与强硬态度,我们应当学会运用柔和的方法来化解僵局,以柔克刚,智慧地应对。
1. 保持理性,克制不良情绪
许多情况下,孩子之所以会选择顶嘴,往往源自于父母在传达指令时所使用的语气或展现的表情不够友善。
有研究表明,父母采用命令式或否定式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种沟通模式非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反而可能加剧双方的紧张与对立,导致孩子更加抗拒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
在亲子之间保持冷静沟通是建立和谐家庭氛围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实现更加平和、有效的交流:
2. 传达需求,明确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顶嘴的行为,并非真的意在反抗或对着干,而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恰当的满足,或是对于行为背后的利弊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单方面地向孩子传达禁令,诸如“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做那个”,却忽视了向孩子明确说明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这种单向的沟通模式,常常导致双方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表达,进而引发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
当我们仅仅强调孩子不能做什么时,实际上是在限制他们的行为选择,而没有提供积极的引导或替代方案。
学会更加全面和细致地与孩子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注重语气和表情: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当注重语气和表情的温和与友好。
避免使用命令式或否定式的语言,如“不要这样做”、“你必须听我的”等,而是尽量采用鼓励性、建议性的语言,如“你可以试试这样做”、“我觉得这样会更好”等。
★提供替代方案:
在指出孩子不应为的行为时,积极向他们展示可行的替代方案。
例如,如果孩子想吃零食但规定时间还没到,可以提议他们做一些健康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画画或户外运动。
★设立规则与界限: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
这有助于孩子理解为什么某些行为是禁止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 允许表达,保持良好循环
很多时候,当孩子顶嘴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愤怒和不满,仿佛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这种情绪驱动下,我们可能会倾向于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试图通过压制孩子的表达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其次,以暴制暴只会压抑孩子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和否定。
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或者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在《刘墉谈亲子关系与沟通》中,作者刘墉对孩子顶嘴也颇有见解,他再三强调:一定要从小给孩子发言权。
允许孩子顶嘴,是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价值远超于父母单方面维护的权威之上。
●倾听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顶嘴时,父母不要急于打断或反驳,而是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采用开放式提问: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你觉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等。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促进他们自我反思和成长。